※※..何謂「止業」..
就是不讓自身之.身.口.意.犯下.罪.過.錯.還有因果.
自身之身口意不犯下罪過錯、
因果所建立而來之功德才能保守得性不流失。
若是賢士們只知道建立功德而不知道止業,
平常邊建立功德又邊在造業,
等你們自身的災劫、劫難降臨的時候,
上天仙佛就無法為你們做撥轉。
…為何?…
因為你們平日所建立的功德在造業當中又流失掉了,
等到自身有災劫、災難來臨的時候,因為功德不足的原因,
上天就無法為你們做撥轉。
所謂「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」,賢士們做得對、
做得多、做得勤,
上天就為你們撥轉得多,為你們做最好的安排,
※所以賢士們懂得「建立功德」的重要性,
※亦要懂得「止業」的重要性。
「止業」首先必要做到戒殺放生、清口茹素,
而後才修身養性,循序漸進、按部就班的行,
..並非是修身養性不重要..
..而是剛開始眾生並不知曉如何修身養性..
. 所以必須藉由外相比較容易懂的
事情上面先為眾生做引導。
※ 比如殺,「殺」就是去謀奪、
奪取他人生存之權利與自由,
一般人.犯到殺都比較知道去殺人是錯的,
尚不曉得殺動物、吃動物也是不對的行為,
也是在謀奪生命生存之權利與自由,
所以,以比較容易懂的事情上先來引導眾生,
讓眾生注入基本的道德觀念,
先做對的事情,先改變自己錯的行為,
而後再由淺入深,深入的談到修身養性。
所謂..戒殺放生..
「戒殺」即是不去殺害一切有情之眾生,
包括殺人害命,
1.亦包括化生類:
例如:蒼蠅、螞蟻、蟑螂……這些化生類亦不可殺,
因為這些化生類也是有生命的動物,
也是原胎佛子之一。
若以佛的角度來觀看,一切有生命之生物皆一視待之、
一視同仁,不管轉為何形相,若能做到戒殺,
即是在「放生」。
2.另外一則「放生」,就是儘量不要去飼養寵物,
譬如貓、狗、魚、鳥……或者是飼養一些家禽、
家畜這類的動物來賣,這些亦是沒有做到放生。
所謂…清口茹素..
「清口」就是要修清淨這個口
1.口不打妄語,「妄語」就是虛假不實之言語。
2.不綺語,「綺語」就是雜污不正之言語。
3.不惡口,「惡口」即是說一些惡辣之言語批評人,
或者是罵人。
4.不兩舌,「兩舌」即是說一些是非,
或者挑撥之言語。
口能夠修清淨、不造口業,就能保守有口德。
「茹素」,即是口不食三厭、五葷。
何謂..三厭..即是天厭、地厭、水厭:
天厭指的是飛禽,
地厭指的是走獸,
水厭指的是水族。
食三厭者會損身之三寶:精、氣、神。
五葷是哪五葷?蔥、蒜、韭、薤、興蕖
(興蕖就是香煙),
食五葷者會傷五臟,還會使五氣難朝元,
「五氣」乃是眼、耳、鼻、口、身是為五氣。
※所謂..修身養性..
「修身」就是不讓這個身去造下殺、盜、淫,
身所做的一切事情要光明磊落,
要對得起自身之良知、良能,
要對得起天理良心,
求得心安理得,即是在修身,
亦要去除自身之氣稟、習性、脾氣毛病、癖性等等。
※何謂..養性..
就是要存養自身之天性、佛性,
要清淨自心、心念、心思,
不讓三毒無明來污染自己清靜之天性,
所以養性故要戒無明、三毒(貪、瞋、痴),
以養天性、佛性。
「貪」即是要戒除一切貪求無厭、貪婪之心。
「瞋」即是要戒除憤怒、暴躁、嫉妒、憤恨之心。
「癡」即是要戒除癡心邪見、空思妄想、
胡亂不實之心。
人心有癡則有貪,有貪則有瞋,
故此三毒要全部的消滅,才不會籍斷絲連,難以盡淨。
此三毒是眾生一切煩惱之根源,
亦是眾生在累劫、累世裡犯下罪業、
因果之源頭所以必要修除。
以上就是止業之細則。